哲人心路 | 余源培:我的哲学求索之路
我的哲学求索之路
余源培
作者简介
【编者按】
余源培先生为复旦大学荣休教授,受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约请,以自撰和接受李霞同学访谈等方式,多次讲述其哲学求索之路,相关素材经本刊综合整理并由本人确认,形成此文,现予刊载,以飨读者。
1938年出生,江苏泰兴人;1956年就学于复旦大学哲学系,毕业后留校工作,并师从胡曲园先生攻读在职研究生;1988年被评为教授,1988年至1992年任哲学系副主任,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。他是上海市政协第八、九、十届委员,第九、十届常委;长期担任中国马哲史学会、上海市哲学学会、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。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、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、经济哲学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、辞书编撰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,主要包括:参与编写国家重点教材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》和面向21世纪的教材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》(分别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);参加国家重点社会科学规划项目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》(八卷本)编写(任编委和第五卷主编,该成果获首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);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》的编写(担任首席专家之一)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当代意义》(获教育部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);任《辞海》分科主编、《哲学大辞典》副主编等;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,部分论文编入《余源培文集》。[1]
这篇《我的哲学求索之路》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。余先生一生历经抗战、建国、社会主义改造、反右斗争、“文化大革命”以及改革开放。他是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。在历次政治运动中,他总是被改造或被批判的对象。他与恩师共同下放,于逆境中相濡以沫。改革开放以来,他不遗余力地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,成就卓著。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切身感悟是“主义真”、“品德正”和“方法对”。他以其导师所要求的“心以积疑而起悟,学以渐博而相通”的求索精神激励自己,并薪传于后学。
一
童年农村享自然,中学发奋跃“农”门
二
恩师指引入哲学,纵罹困厄毋改衷
三
马哲功能凝三句,毛著邓选启求索
四
重经典助学科建,返本开新乐耕耘
五
位卑未敢忘忧国,参政议政大舞台
六
心以积疑而起悟,学以渐博而相通
注释
[1] 参见余源培《我的哲学研究之路是如何走宽的》,载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》2012年第12期,第102-108页。编者注:
原文请见余源培:《我的哲学求索之路》,载《实践哲学评论》第6辑,徐长福主编,广州:中山大学出版社,2022年4月,第258-278页。
左右滑动查看《实践哲学评论》第6辑题录信息
编辑:恐龙
校对:乙文
审核:实践哲学研究编辑部
推荐阅读
哲人心路与对话访谈
人与世界:以事观之——杨国荣教授访谈
哲学是一个问号——黄颂杰自述